關於學會

台灣政治學會簡介

1994年12月17日台灣政治學會正式成立,迄今僅約莫25年光景。就一個專業的學術學會而言,台灣政治學會的成立並沒有悠久的歷史;就一個成熟的知識社群來說,台灣政治學會有待努力之處仍有很多。儘管如此,在這短暫的25年內,台灣政治學會已經從過去的草創階段,經歷發展時期,逐漸繁榮茁壯,巍然成為台灣政治學界的重要學術領導社群,也建立了會員之間相互交流、學習與分享的平台。豐碩的果實固然值得喜悅,但這是過去努力的共同累積;台灣政治學會歷經諸多學者、學子的培養與灌溉,才能有今日的光采。台灣政治學會的過去、現況與未來展望簡要說明如下:

一、草創階段與初期發展時期

在1993年秋天,鑑於對台灣政治學界的期許與展望,吳乃德、游盈隆、徐火炎、陳明通等四位學者,於中央研究院開始規劃成立台灣政治學會。經過將近一年的討論、策劃與推動,台灣政治學會在1994年底成立。其設立宗旨主要有感於:在此之前,國內許多大學設有政治學相關系所已逾40餘年,而且不少人士在大學以講授政治學為專業,可是政治學研究的知識社群似乎未能在台灣具體成形。台灣政治學會的成立並出版《台灣政治學刊》,其目的即是希望發揮帶領的作用,有助於這個知識社群的出現。當然,一個成熟的知識社群的出現,或許必須歷經數個世代,台灣政治學會的成立,只是一個起步而已。

台灣政治學會的首任期間為1994年至1996年,第一任會長為吳乃德,秘書長為陳明通,財務長為徐火炎,學刊總編輯為游盈隆,執行委員包括胡佛、莊錦農、徐火炎、陳少廷、陳儀深、陳明通、游盈隆、黃默。在此草創初期,儘管學會組織運作尚未完全步上軌道,但這些人士的集思廣益、積極貢獻,確實為台灣政治學會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台灣政治學會的第二任期間為1996年至1998年,會長為游盈隆,秘書長為羅致政,財務長為陳明通,學刊總編輯為吳乃德,執行委員包括陳明通、黃默、黃秀端、張茂桂、吳乃德、徐火炎、蕭高彥、林繼文。在此期間,台灣政治學會企圖加強學術研究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對話與交流,不定期舉辦系列論壇,針對當前社會重要問題,進行學術討論。除此之外,其設定多項工作目標,舉例來說,將《台灣政治學刊》的出版目標設定為半年刊、為促進政治學的教學與研究預期成立各類學術委員會、成立台灣政治學會網站與新聞討論群、為鼓勵青年政治學者的養成舉辦全國政治學博碩士論文獎、發行《台灣政治學會通訊》、舉辦研究生學術論文發表會等。儘管其規劃構想頗具野心,然而或許囿於實際執行人力與經費限制,故多數未能具體落實,或者僅實施短暫即告終止,然這些願景與理念已經在台灣政治學會埋下種子,成為日後成長的根芽。之後,在1997年6月,游盈隆在擔任會長期間,接受民進黨徵召出任花蓮縣長候選人,為避免影響會務推動而向執行委員會請辭,由執行委員會決議推舉黃默暫代會長職務,至年底補選會長產生為止。該年12月補選結果揭曉,由陳明通當選會長,原財務長則由朱雲漢接任,其他人事則維持不變,會務得以持穩運作。

台灣政治學會的第三任期間為1998年至2000年,會長為黃秀端,秘書長為林繼文,財務長為朱雲漢,學刊總編輯為鄭曉時,執行委員包括胡佛、黃默、廖達琪、劉義周、吳乃德、陳明通、羅致政、林繼文。在此期間,台灣政治學會積極推動諸多會務,包括網站更新、提供就業訊息、相關系所網址、政治學網路資源等項目。另外,為加強對於研究生之學術訓練,故在1999年5月舉辦第一屆全國政治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提供政治學研究生發表論文之論壇,並透過相互觀摩來增進論文寫作技巧。值得一提的是,林繼文時任秘書長,為促使台灣政治學界更加蓬勃發展,奔走勸說各界學者專家加入會員,以爭取向內政部登記成為正式單位,貢獻匪淺。

二、蓬勃發展時期

台灣政治學會的第四任期間原為2000年至2002年,但在2000年9月,台灣政治學會依法組織,正式登記成為內政部所認定之「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也開啟了台灣政治學會的新頁。組織性質改變之後,台灣政治學會的首屆會長為劉義周,秘書長為黃偉峰,財務長為陳立剛,學刊總編輯為洪永泰,理事包括吳乃德、吳志中、吳重禮、林繼文、徐永明、陳義彥、黃秀端、黃長玲、廖達琪,監事包括吳釗燮、胡佛、徐火炎。在此期間,台灣政治學會規模迅速成長,會員人數增加,且年會活動益趨多樣性與活潑化,使得台灣政治學會的聲譽驟升,成為國內重要的政治學術社群之一。舉例來說,2001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政黨輪替後之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達32篇,會中並邀請Stefano Bartolini教授發表專題演說,題目為“The Macro-constellation of Political Party Rise, Consolidation and Decline in the European Experience”,獲得相當的迴響與肯定。在2002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全球化與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其規模更為是空前,發表之論文激增至79篇,成長率高達一倍有餘。會中,並邀請吳玉山教授發表專題演說,題目為「學術表現與學術評量」;另外,亦邀請Jan-Erik Lane教授進行「全球化與全球治理」圓桌論壇,題目為“Globalization and the Institutional Deficit”。無疑地,劉義周會長的各項作為,為台灣政治學會開啟璀璨的一頁。

台灣政治學會的第二屆期間為2002年至2004年,會長為黃紀,秘書長為吳重禮,財務長為王業立,學刊執行編輯為湯京平,理事包括吳志中、紀俊臣、陳文俊、陳立剛、陳義彥、黃秀端、黃偉峰、廖達琪、劉義周,監事包括吳乃德、林繼文、羅致政。在此期間,推動多項會務改革,讓學會功能更加健全,頗受學界同仁的讚譽。舉例來說,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的舉行和《台灣政治學刊》編輯係透過公開申請的過程,徵詢學術各單位的承辦意願,以「公正、公平、公開」的方式決定申辦單位。其次,《台灣政治學刊》出版的制度化,真正具體落實成為半年刊。再者,重新建立台灣政治學會網頁,督促運作順利以成為政治學界交流、互動的平台。另外,台灣政治學會與中國政治學會為俾便政治學界同仁出版學術專著,茲委託組成「政治學專書出版聯合審查委員會」,提供有公信力之專業學術審查,以符合國家科學會與教育部之研究計畫補助、給獎與評鑑標準。

在年會活動方面,2003年「世局變動中的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盛況空前,發表之論文高達125篇,會中邀請林澤民教授發表專題演說,題目為“‘Neighborhood’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Taiwan”。2004年「關鍵年代與多元政治」學術研討會,有約150篇論文發表,總共近50個場次,會中特邀請黃紀教授發表專題演說,題目為「關鍵報告:論『常與變』的多元分析」,有600位國內外各個領域專家學者出席,學界參與程度將盛況空前。接下來幾年的年會活動在既有的基礎上,透過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期刊出版等多元方式,持續地耕耘和開創政治學研究的園地,發揮社會影響力。

三、穩定期與近年概況

2012年會暨「重新定位的年代:伸張正義、能源發展、與國際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則有多達161篇論文發表,在兩天的研討會期間將有近六十場論文發表會。2013年會暨「東方政治學?--臺灣經驗、中國崛起及國際流變」國際學術研討會,於中山大學舉辦,發表之論文高達150幾篇之多,而2014年會暨「當前全球民主實踐的再思考:困境、挑戰與突破」國際學術研討會則於新落成的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舉行,該屆研討會的文章高達155篇之多,同時大會也邀請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吳玉山特聘研究員進行專題演講,有關講題為“當「分配」與「認同」分庭抗禮”,獲得熱烈的回應。此外,已同本會簽訂合作備忘錄的日本政治學會代表前嶋和弘(上智大學)、鹿毛利枝子(東京大學)與小森雄太(明治大學)三名教授也於「日本政治學者研究交流」場次中發表文章,並深獲好評。2015年會暨「民主與治理的挑戰」國際會議,本會首次移師到離島—金門舉辦,與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合作,會議邀請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蕭高彥教授進行專題演講,同時也會設立兩場金門論壇(離島建設條例修正探索與廈金合作的願景與展望)、國際政治學頂級期刊投稿經驗分享會、與政治學期刊主編有約的主題場次。另一方面,本次會議會有35個研討會場次及120篇會議論文,日本政治學會與韓國政治學會代表也受邀出席本次研討會發表與評論論文,充分發揮本會關懷在地和接軌國際之精神,為偏鄉的政經發展貢獻棉薄之力。

至於其他學術表現,本會所發行之《台灣政治學刊》多年來一直由學術表現優異的編輯群,致力於維持嚴謹的審查與編輯風格,2015年6月發行本刊第19卷第1期。有關學刊之行政運作,目前由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承辦,並由該系寇健文教授擔任總編輯,蔡中民副教授擔任執行編輯。根據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郭承天教授等人於2008年接受科技部(前國科會)委託的調查顯示,《台灣政治學刊》是國內政治學專業期刊中,影響指數最高的刊物,也是政治學門單一主題(不含綜合類)期刊整體排名第一的刊物,顯示專業社群對本刊抱持高度的肯定。根據科技部於2015年公布的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評比結案報告,本刊名列政治學門的A級期刊之一。此外,有賴於前任總編輯湯京平教授的努力,《台灣政治學刊》也於2015年初獲收錄於SCOPUS資料庫。對此,學刊今後努力的目標,除希望增加對海外及大陸的影響力,展示台灣本土研究的水準,也希望配合台灣政治學會專業學群的成立,針對特定主題發行專刊,以鼓勵學群內的專業對話,並積極探索本土政治學研究的「前沿議題」(frontier issues)。